離開台中後,待在北部好一陣子,遇過形形色色的人

一直在想

愛,究竟該如何拿捏分寸?

 

雖然至今尚未能參透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是,發現很重要的一點是...

 

不要用無盡的愛,滿足身邊的人

 

總是用一廂情願的愛來灌溉土地

播下的種子,容易長出被動

或者意想不到的果實

 

 

長久以來,中國君臣父子的觀念屹立不搖

遵守是忠、孝、誠

違逆是叛、弒、逆

就連現在的家庭、學校、社會、職場

也隱隱遵守這樣的潛規則

想起有一段故事這麼說:

 

有名的孝子曾參

有天在種田時,不慎將農具鏟壞

招來暴躁的父親一陣毒打

曾子因此而在家休養時

聽到父親的腳步聲靠近

也忍痛爬起來彈琴唱歌裝沒事

 

曾子以為,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

不讓他們擔心生氣

所以凡事隱忍退讓

 

孔子知道後

吩咐門下弟子不准曾參進師門

因為孔子認為:

表面上的孝道,不是真孝!

 

 

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喜歡儒家思想

但是至聖先師講的這句話

是再認同也不過

 

 

因為被觀念綁架,行為也被框架束縛

身邊的人太習慣這種付出,胃口慢慢被養大

 

 

 

一廂情願的愛,是盲目的

一味用這種愛灌溉土地

到最後,吃下作物的還是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