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化闖蕩過幾年的都知道,郵局的隔壁一點點有一間長年稱霸本地的牛排館A。


也不是覺得牛排館A比較好吃,味道如果不是太差的話,我的味蕾其實滿遲鈍的。只是基於一些念舊的心理,
父親節前幾天我也是跟家人"半獨裁式"吵著非要吃那間不可,說穿了我是想再吃一次那種小時候過特別日子時才會吃到,有別於夜市的特別味道。結果那晚車子開到店旁,發現停車場空蕩蕩的,店裡面一位客人也沒有,昏黃的燈光兀自照著



當下阿娘就在旁邊鼓譟"妹妹....一位客人也沒有耶...我們吃別家好不好"

"--他們(店家)不可能只為我們幾位客人準備好食材的啦,還是去牛排館B吧..?"

被阿娘進行語言上的無形抵制後,心情也跟著搖擺。


能說什麼呢?

我在附近另一個停車場客滿的牛排館B,邊吃邊聽爸媽說現在經濟不景氣,淘汰機制很強;還有如果我是老闆A一定會祭出一些優惠方案不然鐵定會關門如何如何的。



(我的碎碎念:啊這間牛排館是沒有學過中地理論喔!?明明知道方圓幾公尺內已經有一個競爭對手了還故意選這個地段,想互別苗頭的心理也太強了吧)



嚼食雞肉的空檔,我看見落地窗外還有五六位客人願意站著等候位子。







那時心情真的很複雜,我知道我正見證著一場生命中最貼近生活的起起落落。

就像紅樓夢裡繁華落盡的大觀園。

就像台北舊時的光華商圈,怪手壓扁鐵皮時旁邊圍觀的商家眼裡的落寞。




其實我也知道這就是社會的現實。即使那晚我們真的去吃了牛排館A,對他們的業績的幫助又能有多少呢?哪邊比較看好,客人就會往哪裡跑。

大排長龍的景象就是幫生意人做最好的宣傳廣告,跟著排隊時也有一種"嗯,這就是品質保證"的感覺。

走進門可羅雀的店裡還是需要一點勇氣,畢竟吃飯時大家總喜歡周圍有些人氣,冷冷清清的場面對愛熱鬧的台灣人來說有些難以克服的尷尬,就像我家。







如果,大家還不討厭牛排館A的味道,不妨去吃看看,有了第一個客人打頭陣走進去,第二個觀望的客人也許也就跟著進去了。


(啊,想去可以找我,不過請盡量挑在我領零用錢後)

我真的很想再去吃一次童年的味道的,也是去看看,牛排館A除了裝潢和沙拉吧外,真的有那麼不好,必須面臨退場機制,被宣告淘汰。

如果哪天它真的必須吹熄燈號,至少我還保留一次長大後嘗過的記憶。





越長越大,故鄉的樣貌也一點一滴改變了。




但是對於此刻的幼童,卻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我們的記憶區塊是不同期的。

"興華夜市本來就該準時地長在週二週五週日的那塊空地,而且善化不存在保齡球館。"



當然囉,因為他們尚未經過長時間的洗禮,時代巨輪無時無刻推動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