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大學真的是一個"轉大人"的關鍵點。從踏進更寬廣的校門那刻起,就正式脫離父母的無時無刻的關心。學習自己住,和各式各樣五味雜陳的室友朝夕相處;自己準備三餐,開始真正感受金錢的重量和物質流失的速度;努力說服自己和新社團和平相處,拋開離群索居的孤獨。


我相信待在私校鬱卒六年的哥哥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改變的,我對他的畏懼感也是在那段時期形成。課業壓力在私校更是絲毫沒有喘息空間,爸媽在還沒察覺到哥內心逐漸積聚的煩惱前,仍以一貫耳提面命的方式督促他的功課,而時時比較他與另一個同學的成績更令哥哥感到厭煩與不耐。他的"面槍"一天比一天難看,放學回家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吃一頓晚餐;媽擔心成績退步所以將電腦設密,但是哥哥獲准玩電腦叫我解密碼時的口氣卻讓我不寒而慄(抖);連平時看卡通跟著電視哼主題曲也會被哥哥的眼神割傷(不過那時我真有點白目就是了)。


因為我從小就比較會ㄋㄞ,身為長子的哥哥就比我獨立而且個性又靦腆,不會主動跟家人聊起學校發生的事,爸媽也都透過和導師的通話得知學校情形,所以和爸媽的相處模式就像一個獨生女家庭一樣。

翻翻相簿,找不到一張近幾年拍攝的全家福,相簿處處都佔滿我的強勢身影,自國小畢業那天拍的照外,找不到哥哥的(雖然,他本來就不喜歡入鏡)。

很欣慰地,哥哥和家人之間的冰點目前已經"稍稍溶解",至少他現在會每天幫我買便當。而且放假幾乎足不出戶,連外婆家也不想跟的他這次竟然肯合作,和小姑姑+我到東山找大姑姑。他們大概十年沒見面了,當人高馬大的哥哥從小小的汽車爬出來時,大姑的表情只能用一個大大大的驚嘆號來概括了。


由於爸媽都是兩邊家庭裡的長子長女,我和哥哥也自然是兩個家族結合後最先相繼出世的小孩,姑姑叔叔們都是在尚未擁有家庭前就都抱過我們了(沒錯就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我哥小時候長的渾圓可愛又是長孫)。




只不過一個家族聚會經常有的考驗來了。


我跟兩個表弟妹也只不過三四年沒見面(這句有點心虛),竟然生疏的跟陌生人一樣了,在大姑姑熱烈的慫恿下還是沒有叫我們(我跟老哥)一聲。生性活潑的我(誰會否認咧)原本也想跟他們裝熟,不過感受到對方一股強烈的"閉俗"後,就決定A計畫轉成B計畫,裝熟改成裝氣質(被打)。


哥哥當然也不是一開始就跟我一樣裝文靜(不過他本來就不多話了啦)。一進門他發現表弟正在全神貫注玩電腦,就很識趣走過去用手肘推推他說:  "欸,世紀帝國唷"   哇塞,原來男人的世界處處都是共通點,好像他鄉遇故知一樣,都是這樣認識的喔?難怪網咖交朋友都很快(誤)。不過沒想到這個表弟還是沒有對這個初次見面就"釋出善意"的表哥玩起來,仍兀自繼續他的霸業(這小孩......)。


好吧,既然開場都這麼閉俗了,根據  國父的名言我們就來貫徹始終一下吧(惡性循環)。


可是,我也是很不喜歡這種有隔閡的感覺。只要我坐在三人椅子左邊第一格的位置,他們(表弟妹)絕對遵守"隔一格公式"坐在右邊第一格,出入也絕不會從我們旁邊經過,他們對我的視線也常在觸到時跳開(我很可怕嗎)。


與表弟妹這種關係也可以稱作代溝嗎?
隔一陣子不見,見面就會尷尬。
年齡的氣息是包不住的,長大後生心理的變化也許是造成距離的因素。



"長大",會悄悄擦去嘴角單純的笑靨,也忘了曾幾何時,我也是個一見面便會迫不及待撲向姑姑懷中的小孩,或是一個會說"媽咪妳最漂亮"的女兒。



此行讓我的感觸又更深了。這不僅僅代表表兄妹之間感情的疏遠,也是家族緣分消褪的前兆。


兩位姑姑進行了一天的"閒話家常"(討論庄內大小事比較多)中也提到,其實她們很希望家族間的往來能更熱絡,就像某隔壁三叔公二嬸婆"吟好生"(台語發音)的親戚一樣啦,小孩子們一見面就大剌剌的叫名字然後玩啦鬧啦,雖然吵鬧卻溫暖。

但媽媽對這個事件的處理辦法則是"隨緣自適",她覺得沒必要硬要哥哥去和那些弟妹們相處,她也清楚哥哥待在親戚家的那種無聊(雖然哥哥都不會說)。


往年初二回娘家時,好幾次我為了媽媽同意讓哥哥隨他的意願待在家裡不去的態度生過悶氣,因為她准許哥哥不去我卻沒有這個權利(吵歸吵到最後我還是會回去XDD),長輩給紅包時總會問一句:"阿哥哥耐沒來?"然後我就支支吾吾說些什麼他大學比較忙之類的話推託,自己都覺得很虛假很討厭,最後是很尷尬地幫哥哥"代領"紅包。那陣子我真的對老媽很不諒解(不孝啊),超級不諒解。



哥哥自國中開始就不跟我玩了(因為我太煩又任性加上他正值叛逆期),因此我以前多羨慕朋友們談到他們的表/堂兄姊呢!因為我算家族裡第二大的小孩,而我,眼底下淨是一群比我小的表/堂弟妹(一副我很想裝小的樣子XDDD)。


附帶一提,連幾個月最多半年一定會固定回去探望的外婆家,和堂弟妹的關係也變的跟今天一樣尷尬,也許是我變了,我變得只喜歡在外婆家庭院走一走,不想走進去屋內。


對我們到來的一聲問候,有時帶有敷衍的成分(嗚~好想哭),根據媽媽比較不人道的說法是他們在過年時問候就不用人催,以前還會計較紅包袋的厚薄。最小的堂妹兩三歲時見到我們害羞的表情,讓我無庸置疑地相信這是小孩的天性,到了小學就乾脆省去害臊這個情緒動詞了,這就有些耐人尋味囧。



總歸一句,現在我和哥哥回親戚家都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挖洞中)。






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











囧囧囧。








(搞不好是我們兄妹的體型讓他們心生畏懼)




(其實我是真的想跟你們裝熟,可是你們一閉俗我就無力)







難道一定要學某人"裝可愛"才會得人疼?






我隔壁那個感覺很大叢的大哥哥其實是大好人喔。但是要體諒他不是那種團康型的水蜜桃哥哥(對就不是那種會說"來!可愛的小朋友們一起做操囉~"的)





寫到這裡,也只能說來那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囉(老梗老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