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預定中的集訓第一天。

我還是改不掉畢業後養成的動物慣性,懶懶地睡到八點左右才起床梳洗,並擦上老媽買的一堆保養品後(當女生怎麼這麼麻煩?)就頂著一早就很毒辣的太陽出門騎向學校,有一種好像回到以前高中,總想趕在七點教官出現前衝進校門的幻覺,只是已經不用再穿著洗到泛紅的運動服,腳踏車後座也不必夾著深綠色的書包,只要換上最隨性的便服就好。


我到現在還是不覺得自己是"校友",因為社辦裡還是那一張張熟悉的臉孔,一聲聲熟悉的學長學姊好,今天就如同平常假日集社一樣,因為我們還是最嫩的校友吧!

其實我也不敢想像有那麼一天,突然有個念頭想回來這個地下室看看,卻發現迎面而來的是一雙雙疑惑的眼睛,怯生生地問我"你要找誰?"。這時,如果有個似曾相識的聲音叫住了自己,喊出以前常常被亂叫的綽號,我應該會對那個人印象深刻吧。



其實當校友最怕的就是回到一個熟悉的地方,卻沒有人認識你。


我真的還滿怕有那麼一天的,真的。想回來找拾曾經,卻發現自己落入另一個寂寞裡。



可是,這種年齡、屆別的代溝似乎是沒有辦法改變,也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去年練音樂會的暑假,團練時不分校友在校生通通坐在一起練習,跟大自己好幾屆的學長姐也都是有說有笑,但是到了中午放飯時間,很自然地分野就會跑出來了,校友比較熟的幾屆坐在一起,在校生通常是各年級混雜,陣容最龐大的一群,槍手自己一群。這並不是大家故意搞分裂或怎樣,只是彼此認識久一點,一同有過那份共同記憶、革命情感的,就會想聚在一起,這群聊彼此新鮮的大學生活,那群聊幾天後的補考、未來的模擬考,也許,這樣話題比較同步吧?當然,這種情形也不是嚴重到壁壘分明,是個隱隱約約可以稍加辨識的界限,有時大家一起哄,就不管你是芋仔蕃薯通通扯在一起了。




可是校友群畢竟人比在校生少,一年一年過去,會發現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少。曾經不小心聽到學姊A跟學姊B說:"欸,這屆只有我們兩個人耶!"

如果這次音樂會沒有另外兩位戰友一起參加,我一定也會覺得很孤單吧。

今年因為許多升大三的學長姐要實習,不能回來跟我們一起吹音樂,有的甚至還沒辦法來聽音樂會......

不過你們的"加油"我們都會記住的。


--------------------(再從今天早上趕集社時開始)---------------------


一下社辦,就看到學長了~雖然團練會比較累,但是學長來就覺得有種期待。

(擔心遲到而看了手錶:"九點"我剛好安全上壘囧)
不是說要忙亞太音樂節集訓都沒辦法來嗎?但是學長還是來了。
結束想像中一樣累的團練,學長開始跟大家談起一些人生道德的話題。

責任感的沉重,是我在社團三年深深感覺到最大的壓力,雖然......我不是擔任什麼重要的幹部,但我真的覺得,能待在這裡三年,就該知道"責任"這兩個字怎麼寫。而接下責任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是決定別人評量你的高度。

猶記得去年音樂會,我們一群人向無頭蒼蠅一樣在學校裡搬來搬去,甚至為了練習場地和林姐 音樂老師槓上了,那時音樂教室裡瀰漫的煙硝味,蔡毛流的淚,都很難忘。因為得來不易,所以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練習,每一次的驗收 開會都心驚膽跳。

今年呢,不到七月曲子就全部確定了,也都大致走過一遍,但是大家卻無法團結一條心。

下一屆的指導老師學長不接了,要專心唸書考博士班,他也不期待下一屆。學長說,這是為了滿足家人對他的期待,同樣的,音樂會也是在滿足我們的期待,現在的音樂對他來說是可有可無,喜歡音樂不一定就要當指揮,專心去聽一場音樂會反而更能享受,也更輕鬆。



"這裡的感覺已經不可愛了。"我突然想起這句話。



總覺得,學長好像就要永遠離開這裡一樣。






但我完全沒有資格,不知道怎麼阻止更沒有能力阻止。

很不願想像也不難想像,一個沒有學長探望的社團會變成怎樣。









這篇網誌寫不出很多我今天的感受,懂也好,不懂便罷。











我只覺得午餐的麵吃不出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