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這部片以第一人稱(也就是導演想要觀眾看到)的方式,在鐵木真接納了孛兒帖和敵營之子的昏黃色調中畫下句點,影片結束了,但在此刻起,鐵木真才算擁有匹配"成吉思汗"名號的特質:不只驍勇善戰,而且大腹能容。自古以來,興盛王朝的建立不但需具備足夠兵力,也需要君主有智慧地包容異方,如唐一代。

而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鐵木真的母親一直在影片中扮演牽制與推動兒子的力量,柔軟但是強韌。我認為鐵木真幼時殺弟弟的行為有其必要性,若當下沒有在手足面前殺雞儆猴,勢必誘發其他弟兄們的欲壑,恐怕會引發自相殘殺的局面,而將已經是風中殘燭的一家人,再引向死滅一途。但是這時的鐵木真錯在什麼? 錯在他殺弟後絲毫不眨眼的冷血態度,彷彿只把親弟弟當成劊子手的俎上肉。母親暗夜殺狼,尚且感謝牠是上天送來的雪中炭,又何況是手刃親兄弟呢? 所以這時候的鐵木真雖已初備膽略,卻不懂生命的可貴。

再來是搶親。以前總認為經由"搶奪"來取得是不文明的手段,女人在遊牧民族中顯得更附屬卑微。但是老師後來的問答給了我一個新觀點:搶親其實是一種優勝劣敗的進化論。仔細思考遊牧民族所生存的險惡環境,的確是需要不斷繁衍強壯的子民才能在嚴苛的條件下生存,而強壯的首領才有足夠的體力的威望帶領子民遷徙。反觀中國的婚配習俗,有指腹為婚,有近親相配,更多是經由媒妁之手撮合,這種基因的媒合,好像比遊牧民族"野蠻"的搶親較不容易生出優秀的下一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