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巍峨的「天字碼頭」出現在片中三次,皆以由下往上仰視的相同角度拍攝,讓觀眾感覺到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感,有次是林則徐銷煙完,另一次則是英軍進犯中國後,導演用相同的取鏡呈現的三個不同局勢下的中國,「天」字暗指中國自古以來屹立不搖的天朝思想,而這被奉為圭臬的,甚至是中國人認為之所以會強大的意識,卻在滿清中後期面臨最嚴苛的考驗,我想導演可能是藉著這三個畫面的貫穿來顯現中國政治歷史發展的縮影:興盛然後漸趨衰敗。

 

片中倍感矛盾的是,中國大臣林則徐是有感於鴉片導致白銀外流、國庫危急,人民萎麋不振、國勢衰弱而發動對外來商人的制裁,立意是好的,但是卻引發鴉片戰爭以及接下來一連串的戰亂。在康熙皇帝還在看著皇輿全覽圖的時候,在西方的英國已經有了專利法近100年;在康熙任內,英國也發生了光榮革命並建立權利宣言。專利法保護智慧財產,無形中激勵人民創新的思維,在法律的保障下不但使發明者生活有了保障,也促進國家的良性競爭,產業活動自然越來越強盛;而權利宣言標誌了國王以外的群眾力量的抬頭,在上位者必須打開其視其聽接受其他人的意見,群眾心聲得以實現,國力於是展現。反觀中國這時卻仍大行封建,人民聲音多被掩蔽。所以,琦善最後上京赴刑前才發現,林則徐並不是揭開戰爭的禍源,他只是中國閉關自主政策下必定犧牲的第一砲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